返回列表

天府文化

2019-07-09

在古蜀,人与神之间,只差一条蛇

多变的气候、复杂的地形、丰茂的植被与充沛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位于中国西南的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动物、植物栖息繁衍的乐园。在与自然的不断接触中,人们对各种动物的认识也体现在古蜀文明之中,安静、神秘、凶猛的蛇的身影更是贯穿于巴蜀地区的早期文明之中,无处不在、而又意义非凡。多利娱乐注册《灵蛇传奇》艺术展的展厅中,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的蛇形文物,质朴生动的外形中隐藏着古蜀时期的祭祀密码,向人们讲述着蛇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先祖沟通天地、与“神”对话。

强大神秘的羽翅铜蛇

夏代晚期至商代(距今约3600-3000年),古蜀国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建立了都城。20世纪末,三星堆遗址现世,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铜蛇,它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铸件之间有铆孔,分段铸成后,再铆嵌连接成形。铜蛇形体朴拙,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刻画却十分细腻,在其身上饰有菱形纹和鳞甲,头顶及背脊上刻有镂空的刀形羽翅,可能寓意其拥有飞行的能力,从其出土于祭祀区的埋藏环境看,这只铜蛇正是古蜀国在三星堆文化时期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道具之一,而蛇颈下和腹部铸有环钮,推测可能是挂在某种物体上,作为“神物”膜拜。

远古时代的巴蜀,人们在开辟自然、挣扎生存的过程中, 常常被各种凶禽猛兽所威胁。我们可以想象,传说中盛行于蜀地的“巨蛇”,以其迅捷的速度、巨大的力量和齿间的剧毒,对于古人来说定然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神秘存在,在中国最早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堡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或许这些巫师即是借助人们对蛇的崇拜和畏惧,操蛇玩蛇从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而蛇也就成为“神”的助手,在祭祀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栩栩如生的祭祀石蛇

商末周初(距今约3000年前后),古蜀国的统治中心转移至成都市内。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蛇,则少了些庄严,多了些灵动。这批石蛇共十余件,均为立体圆雕,造型栩栩如生,雕塑技法老练娴熟。在展厅里展出的这件石蛇即是其中之一。它头部向上高高昂起,扁嘴大张,内涂鲜艳的朱砂,红黑两种色彩勾勒出圆睁的眼睛,中间的眼仁部分涂以白色颜料,蛇后颚亦用朱砂对称地画出两道翻卷至头顶的纹饰。雕塑者熟练地依据石料自身的纹理,采用红色的朱砂、黑色的颜料,使整个五官被渲染得层次分明。上卷至头顶的红色蛇信更是紧紧抓住了毒蛇即将攻击的特征,刻画出神秘和凶猛的本性。

金沙石蛇出土时,有的与石虎、石跪坐人像、石璧伴存, 有的与玉质礼器、铜器等一起埋藏, 说明这些石蛇很可能是古蜀王国巫术活动的重要道具之一, 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到了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蛇纹也在兵器、印章上频频出现。在多利娱乐注册“花重锦官城”展厅中陈列的一件铜戈上,就有神人握蛇的纹样。蛇纹的载体逐渐从祭祀器、礼器转向了兵器、工具和装饰品,人们对蛇的崇拜和迷恋,依然在持续。

 

参考文献

王方,《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石雕作品的几点认识》,《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

王方,《古蜀文化中的蛇》,《文明随笔》,2013年第2期。